「AI 個人色彩分析」可以取代個人色彩分析師嗎?
「AI 個人色彩分析」是什麼一回事?
「AI 個人色彩分析」是透過系統軟件分析皮膚底色、頭髮顏色同眼睛顏色來進行。它的分析完全依賴顏色對比,將影像的顏色分解為RGB、飽和度及明度,然後同預設好的數據進行比較。
APP:FaceScore
這種檢測的準確性可能會和人類色彩分析師有所不同,總括而言,AI 是提供與皮膚底色、頭髮顏色同眼睛顏色相近的結果,也就是說它只是單純找出「與個人自特徵配合的顏色」,而當中是存在頗大限制:
光線
店內燈光絕對影響顏色偵測的準確性,個人色彩分析最正統最準確光線是自然日光或仿自然光。
被測者當刻臉上的色彩
曾上過某一派色彩課被指導過:測色不需要素顏而且還要塗上BB cream ...
試問這是如何能找出與原生皮膚底色相配的色彩呢?測色當刻臉上有粉底、胭脂唇膏,如何能找出與個人自然特徵相配的色彩呢?
光反射
與人的皮膚互相作用及反射的方式會大大影響膚色及感知顏色。
AI 測色此階段並無法準確模擬真實世界中光反射的效果。
個人色彩分析
雖然AI 測色的準確性水平已算是相當不錯,也可以提供某程度有用的指導,但我認為結果可被視為起點而不是明確的分析。
人類在個人色彩分析方面還是有著獨特優秀之處:
先測色後調整
專業個人色彩分析為被測色者披各種顏色的色布,觀察「色彩是如何與皮膚互動」才得出季節結果。
然後會考慮人的生活方式、個人喜好和風格,再提供如何組合顏色以獲得最和諧、最漂亮效果的指導。
還記得有個案是個年青的冬季人,極高彩的色彩是其最佳色彩範圍,大問題來了:客戶是個典型I 人,知道自己適合高彩是個莫大的衝擊,色彩分析師這時就須要因應客戶的生活習慣,有彈性有技巧性地作出調整及推薦。
人性化有溫度的服務,暫時未看到AI能夠提供與人類相等程度般全面,能做到推薦符合現實環境中真正適合個人的色系。
(轉載分享必須標明出處)